宗伯
词语解释
宗伯[ zōng bó ]
1.官名。官名。复姓。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
引证解释
1.官名。 周 代六卿之一。掌宗庙祭祀等事,即后世礼部之职。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,礼部侍郎为少宗伯
引 《书·周官》:“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。”
引 《周礼·春官·宗伯》: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帅其属而掌邦礼,以佐王和邦国。”
引 郑玄 注:“宗伯,主礼之官。”
引 《国语·郑语》“以佐尧者也” 三国 吴 韦昭 注:“秩宗之官,於 周 为宗伯, 汉 为太宰,掌国祭事。”
引 唐 皎然 《赠李中丞洪》诗:“顿了空王旨,仍高致君策。安知七十年,一朝值宗伯。”
引 宋 苏轼 《三马图赞》:“西蕃有贡骏马汗血者,有司以非入贡岁月,留其使与马於边。之奇为请乞不以时入事下礼部。軾时为宗伯,判其状云:‘朝廷方却走马以粪,正復汗血,亦何所用?’事遂寝。”
引 《儒林外史》二九回:“诸葛天申向两人道:‘方才这进去的是天长杜宗伯的令孙。’”
2.官名。 汉 代官名。掌宗室之事。 秦 时本名宗正, 汉 元始 四年,改名宗伯。 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宗正, 秦 官,掌亲属,有丞
引 平帝 元始 四年更名宗伯。”
3.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
引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皇甫冉》:“每文章一到朝廷,而作者变色。当年才子,悉愿缔交,推为宗伯。”
4.复姓。 汉 有 宗伯凤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
国语辞典
1.职官名。周代六卿之一,掌管礼仪祭祀等事,即后来礼部之职。故后世亦称礼部尚书 为“大宗伯”,礼部侍郎为“小宗伯”
2.受人尊敬、推崇的大师
引 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卷二·皇甫冉》:“每文章一到朝廷,而作者变色,当年才子,悉愿缔交,推为宗伯。”
3.复姓
网络解释
1.宗伯
释 中国古代官名。西周置,位次三公,为六卿之一,掌邦礼。《周礼》谓为春官,设大宗伯,卿一人,以小宗伯为副,所属有肆师、大司乐、大祝、大吏等官。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,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,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。西周时称为大宗。
英语翻译 Chung Po
相关汉字
近音词、同音词
词语组词
相关词语
- zōng shì宗室
- zōng shī宗师
- zōng miào宗庙
- zōng pài宗派
- zōng zhǐ宗旨
- zōng zú宗族
- zōng zhǔ宗主
- zōng tiāo宗祧
- zōng jiàng宗匠
- zōng zhèng宗正
- dà bó大伯
- bèn bó笨伯
- hé bó河伯
- bó bo伯伯
- fēng bó风伯
- shū bó叔伯
- è bó阏伯
- shì bó世伯
- jiāng bó将伯
- zhōu bó州伯
宗伯造句
- 1、尝昼寝,梦灵凤集其身,因而有娠,又闻腹中啼声,沙门宝志谓昙选曰: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。
- 2、御史可溯源于西周,称小宰、宰夫或御史,分属天官冢宰和春官宗伯之下。
- 3、说:宗伯甘盘旧学,老成典型,经说皆非空言,可以推见时事。
- 4、以此邀宠皇上,彼提升为少宰,陛宗伯,加一品入阁。
- 5、有宗伯学士之印,韩印世能、玉山世家、潜夫诸印。
- 6、周之同姓国,为成王宗伯。
- 7、宗伯曰飨者,传神命以飨告也。
- 8、汉平帝元始四年改名宗伯,东汉时复称宗正。
- 9、当时人称“前后七子而后,诗派即衰微矣,牧斋宗伯起而振之,而诗家翕然宗之,天下靡然从风,一归于正。
- 10、罗企生,字宗伯,是豫章人。
- 11、长安遥向日,宗伯正乘春。
- 12、宗伯得诗默然,即日解维去。
- 13、屡持使节,兼校春闱,荐擢卿班,允谐宗伯。
- 14、宗伯所着书,多未刊布;乃研精校寻,于未刻者,次第付梓;已刻者,补续未备。
- 15、西周分管部门共有六个: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寇、大行人、宗伯。
- 16、当时人称前后七子而后,诗派即衰微矣,牧斋宗伯起而振之,而诗家翕然宗之,天下靡然从风,一归于正。
- 17、南伯宗伯有阙,必以公名上。
- 18、识曲遇周郎,知音荷宗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