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生
词语解释
书生[ shū shēng ]
1.读书人
例 白面书生。
英 intellectual; pedent; scholar;
2.指抄写的人
英 copier;
引证解释
1.读书人。古时多指儒生
引 《东观汉记·赵孝传》:“﹝孝﹞常白衣步担,尝从长安来过直,上邮亭,但称书生,寄止於亭门塾。”
引 唐 韩愈 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:“閤下,书生也。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是习,仁、义是修、法度是束。”
引 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杨文公鹤诞》:“属对用事,如老书生,而笔蹟则童稚也。”
引 茅盾 《脱险杂记》十二:“人家说他战前还在广州教书,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,但一举一动,依然是书生风度。”
2.抄写的人
引 唐 唐临 《冥报记》卷上:“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,庄严清浄,供给丰厚,书生常数十人。”
引 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三:“煬帝会虞世南等四十人选文章……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,分番钞书。”
国语辞典
1.读书人
引 《后汉书·卷八二·方术传下·费长房传》:“长房曾与人共行,见一书生黄巾被裘,无鞍骑马,下而叩头。”
引 唐·韩愈〈与鄂州柳中丞书〉:“合下书生也,诗书礼乐是习,仁义是修,法度是束。”
2.不通世务的迂儒
引 《宋书·卷七七·沈庆之传》:“治国譬如治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?”
网络解释
1.书生 (汉语词语)
释 书生,汉语词语,泛指读书人,古时候指封建社会的秀才,也比喻注重书本知识,不注重实践,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。在现在也被广泛运用,如用来注册商标,电视剧中的角色,歌曲等。出自 唐临 《冥报记》卷上:“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,庄严清浄,供给丰厚,书生常数十人。
英语翻译 copier; intellectual; pedent; scholar
相关汉字
近音词、同音词
词语组词
相关词语
- shū jì书记
- shū jí书籍
- shū fǎ书法
- shū xiě书写
- shū fáng书房
- shū xìn书信
- shū miàn书面
- shū chú书厨
- shū huà书画
- shū shè书社
- xiān shēng先生
- yíng shēng营生
- fā shēng发生
- hòu shēng后生
- píng shēng平生
- xīn shēng新生
- xué shēng学生
- héng shēng横生
- chǎn shēng产生
- zài shēng再生
书生造句
- 1、在记忆的心扉中,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,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。
- 2、小李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。
- 3、岂亦效书生,区区于笔砚之间,数黑论黄,舞文弄墨而已乎?
- 4、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,而是能文能武的脑力劳动者。
- 5、他刚走上工作岗位,书生气十足,但是事实上光凭热情是不可能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的。
- 6、那个白面书生经不起严刑拷打,向敌人投降了。
- 7、别看他文绉绉的像个白面书生,一上足球场勇猛非凡,踢起球来可狠了。
- 8、新时代的大学生不是白面书生,都自愿下基层锻炼。
- 9、五月,山像潇洒的书生,立在你的面前,在远处对你问好致意。
- 10、银色的眼眸温柔似水,银色的短发梳得很整齐,带有一股的书生气,就如同天使一般善良,救人于水火之中。
- 11、一看他那样子,就知是个白面书生。
- 12、一个质朴无华的市井书生石二郎,因缘际会,在岳麓之巅参加一场书生聚会,无意间涉足江湖,他不知道,一段埋藏了两百年的三国恩怨从此摆在他的面前。
- 13、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,怎么会去杀人呢?
- 14、书生罹难,美人萦怀;巨凶横行,伪道藏奸;官兵突来,胡骑环伺。
- 15、一书生因屡试不第,遂抛却功名之心,立志浪迹江湖,寻侠求隐,云游四方。
- 16、白面书生声名远播,小女子早已久闻大名,不必客气。
- 17、一书生死法帖,拘魂拿魄,阎王要你三更死,绝不留人到五更,铁面无私的阎罗王,公正明理,赏善罚恶。
- 18、玄冥教虽厉害却并无他这文弱书生之地,本以为这一辈子都会苟延残息,报仇一事更是渺无希望,活着也只剩下心中那点残存的信念,却没想到禹王竟会找他。
- 19、诸葛亮未出隆中时是一介书生,自有“观其大略”的治学之道。
- 20、我一个白面书生,又手无寸铁,怎敢和那几个黑脸大汉较真呢!